第800章 赵魏(1 / 2)

春秋我为王 七月新番 1959 字 22小时前

ps:第二章在晚上

“昔日六卿和睦,共同执掌晋国朝政,但范氏、中行氏两家与赵氏不和,双方交战自取败亡,中行已灭,范氏唯一的力量也在数日前投降了,今晋国尚存者,惟知、韩、魏、赵四家而已。赵氏是开启内战的首祸者,在战争里愈来愈强,打着清君侧的旗号,自取大行以东的朝歌、邯郸、柏人。就靠赵无恤现在占据的领地,加上鲁国,一个赫然三千乘之资的超级巨卿,已经赶上齐国的身量了。赵无恤自恃其强,纠合韩、魏,欲攻灭知氏。知氏尚在,赵氏对韩魏便有所依仗,知氏若亡,则祸患必次及于韩、魏矣。”

见魏驹沉吟未答,絺疵又再接再厉道:“今日韩、魏之所以从赵氏而攻知,是指望三分知氏之地,将六卿变为三卿。可实际上,韩氏在内战后的实力比战前还不如,只能唯赵氏马首是瞻,吃着他们口中的残羹冷炙为生。而魏氏从知氏这里得到的好处,只怕也不能完全保留。知氏灭,则赵氏益强!想来众人都明白,赵无恤对待鲁国诸大夫如何,往后对待晋国诸卿便是如何,他是想独霸晋国,而不是要与韩魏共存,谁能担保魏氏不会重蹈知氏的覆辙呢?世子请细思之!”

“我已在战场上高喊义在东军反正一次,你家主君还打算重新说动我?”

“知氏发誓,丹水河谷里的事情,吾等会统统遗忘,毕竟没有死知氏近亲,君子愿向知氏先祖和昊天发誓,知氏……绝不会报复……”

魏驹饶有兴味地打量絺疵,傻瓜才相信这个承诺,他不露声色:“知瑶打算让我怎么做?”

“让开阵列,放知军残部离开……亦或是按照信号,共攻赵氏营地,点火烧之,令其大乱,再裹挟韩军加入,则赵氏可破矣。”

“韩氏?”魏驹哑然失笑,这个以往头脑清明的谋士已经疯了,他的话语毫无逻辑可言:“你还想说动韩氏?且不说后来的结怨,我就说一件事,知瑶之前曾借卞庄刺虎之事戏弄韩子寅,直呼其名,顺便辱及段规,韩虎和段规这对君臣,是绝不可能与知氏和解的。”

絺疵咬了咬牙:“就算没有韩氏,依靠知魏的里应外合,也一样能成事……今日之后,二君同心,尽弃前嫌,世为唇齿,岂不美哉?”

魏驹摆了摆手,阻止了他说下去:“我且考虑考虑,你先下去休息吧。”

等絺疵被吕行带下去后,令狐博从屏风后走了出来,拱手道:“堂兄,这……”

“我知道你要说什么。”魏驹把玩着酒盏道:“我很佩服知瑶和絺疵,他们竟然能想到这种主意,竟然还想说动我再反复一次……”

“此事风险太大,不可为也。”

“我知道,你看到絺疵的眼睛了么?虽然压抑着对我的怨恨,可那股疯狂劲却一览无遗,若非被逼到了绝路,他不可能生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念头,更不可能冒着性命危险来此。知氏已经走投无路了,就像溺水的人一样,疯狂地想抓住任何可以救他的东西,哪怕是一根稻草也不放过,虽然这根稻草先前已经害他落水一次,就算我不救他们,他们也要拼死将我一起拉到水底,何苦呢……”

“那堂兄打算如何做?”

将盏中的酒一饮而尽,魏驹将它重重摔倒了地上,瞬间支离破碎。

“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,我已经没办法回头了,只能咬着牙往前走!”

……

“那人从光狼城上下来,进了魏驹营中,再未出来?”

“夜色深沉,魏兵护送严密,小人看的不是很清楚……”

“已经够了,你下去罢,继续监视,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来禀报。”

赵无恤让他安插在魏营边上的眼线离开后,楚国人石乞立刻过来进言道:“魏氏果然不可信任,主君对他们的防备不是空穴来风。”

无恤叹了口气:“虽然还不能完全确定,但还是让兵卒们枕戈待旦吧,灭火的水桶和沙土尤其要备好。”

石乞目光炯炯:“主君,依我之见,不如趁夜发兵进攻魏营,将魏氏,甚至是韩氏连同知氏一举歼灭在此,如此,主君便能成为晋国唯一的卿,取代晋侯为君,指日可待!”

赵无恤哑然失笑:“你就这么盼着我公然举起叛旗。”

石乞和阳虎、王孙胜、佛肸、侯犯等人一样,是赵无恤势力里“劝进”最积极的人,这些历史上的奸臣组合与喜欢温和过度,向往“君主垂拱,幕府士人掌权,复三代之治”的孔门弟子水火不容。赵无恤也忌惮他们历史上做的事,便将其分开安置,且身边都有亲信监督,说实话他对这些人的防备,不亚于对魏氏。

这些人的欲望比子贡、冉求等人大得多,比如石乞就野心勃勃,他离开故乡楚国来赵无恤麾下,就是奔着卿这个目标去的,他休了妻子,散尽家财,而且还决定“不成则烹”!他的殷切赵无恤看在眼里,对其数次劝自己“自立一国”的建议,无恤没有接纳,也没有拒绝。

他笑道:”三虎啖羊,势在必争。其斗可俟,其倦可乘。一举兼收,此乃鲁国壮士卞庄之能也……你的想法虽好,但我还没膨胀到与敌人、盟友、可争取者三方一同开战的程度。”

“以赵氏之强,纵然与三家同时开战,也完全可以扫平……”

赵无恤不以为然:“若我摆出独吃晋国的态度,这晋国,乃至于诸侯中还不知几人叛我,几人反复,这倒给我真正的敌人喘息之机了。那样的话,晋国的内战不知还得持续多久,战争,只是政治的筵延续,在朝堂上便能争取到的东西,何必再起刀兵,苦了晋国百姓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