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江|文学城独家(1 / 2)

簪缨问鼎 捂脸大笑 2064 字 1个月前

幽并之战, 在司马越身死之后,就成了洛阳朝堂关注的首要大事。然而真正落下帷幕,奏报送抵御案,身处皇宫的天子却未曾露出半点喜色。

王浚暴死, 着实让人松了口气。此子狼子野心,手下鲜卑兵马更是凶残成性,先后屠戮了邺城、长安, 杀人无算。若是有机会前来洛阳, 说不好也会故技重施。而作为大后方,幽并冀三州不再生乱,对于洛阳的稳定也有极大好处。

只是这一仗,胜得太过轻松。

一旁,刚刚升任太尉, 仍旧站在朝臣之首的王衍低声道:“这反间之计着实精妙。陛下,并州初胜,当早作安排。”

司马越意外身死, 并未对王衍造成任何影响。相反,因为之前司马越和苟晞交恶时,他两不相帮的态度, 让小皇帝放松了戒心。加之骤失司马越这个顶梁柱, 朝中也需要身份地位相当的人作为替代。几经斟酌后, 小皇帝还是任用了这位名士之首。

对于这样的委任, 王衍并未推脱, 更是主动帮助苟晞, 让他引兵入洛阳,把司马越的王妃、嗣子统统赶回了封地。至于这群人回程之时会不会出什么意外,王衍哪会在乎?如此一举,算是彻底讨好了天子和新任的豫、兖、青三州大都督,落下了实打实的好处。

只是这高位,并未让王衍显出轻狂,甚至还更收敛几分。就像此刻。奕延杀王屏之事,让王衍气恼无比,更是懊悔自己轻易中了别人的算计。但是给对方使绊子,却是用的这样轻描淡写的说法。

安排?什么安排?是处置还是封赏?这并州都督,是否又成了一个新的王浚,甚至是司马越,有威胁天子的可能?

而那“反间之计”,更是暗藏了不少玄机。

小皇帝面上果真越发凝沉。他刚刚仿照王衍的手法,用离间计逼杀了司马越,还未品尝胜利的果实,北地三州就因一个反间计,地覆天翻。

原来这世上,真有名利财富无法打动的忠臣良将。但是这样的臣子,效忠的可不是他这个天子。连杀两名朝廷重臣,还深入蓟城,把王浚一家都屠了个干净。这羯奴,可曾把天子放在眼中?而能用这员猛将的梁丰,是他能够掌握的人吗?

怀疑的种子,已经落入了心间。小皇帝原以为除掉了司马越这个权臣,总览大权之后,就能一展手脚重整天下。可是实际呢?苟晞暂且没有入朝的意思,几万大军还在豫、兖为自己谋夺地盘。匈奴已经侵占了雍州,打下了弘农、上洛两郡,彻底占领了司州大半。而原本安排在河北,镇守司州半壁的奕延,又撕掉了敷衍的假面,再次投向旧主。

如此一来,孤坐洛阳,他这个天子,又与周天子何异?

原来自己亲手提拔的刺史,也是这副模样。他还有能信之人吗?

可是即便猜忌,司马覃不会把这些表露出来。沉吟片刻,他道:“梁卿此次功高,不如兼领冀州都督,封邑万户,进安北将军。幽州诸军事,暂由辽西郡公段务勿尘兼领。”

只一句话,就让王衍心中有了定数。段务勿尘虽是鲜卑人,但是娶了王浚的女儿,又在并州折损不少人马,对于梁子熙定然心怀不忿。让他暂领幽州都督,就是为了遏制并州的崛起。因此不论再怎么加官进爵,小皇帝对于梁子熙的猜忌和不满也已藏下。

现在动不得你,但是手段,该用还是要用。王衍可比任何人都清楚,面前这位小皇帝的聪慧。而这聪明,若是一味被压制威胁,便会化作猜疑。一个聪明又疑心深重的天子,是好对付的吗?只要让他掌了权柄,自有梁子熙的苦头。

把心思藏在了心底,王衍拱手称是。很快,使臣便携着诏书封赏,离开洛阳,向着并州而去。

在壶口关停了一晚,梁峰就驱车回了潞城。实在是奕延身上伤处太多,急需静养。梁峰也就收起了回晋阳的打算,准备呆在上党处理未了杂务。

对于这决定,段钦显得有些焦虑:“主公还是当早早返回晋阳。并州初定,当安定人心。”

“并州是定了,但是冀州还要打上些时日。我不在晋阳,反而能让孙别驾放手施为。”梁峰没有采纳谏言,淡淡答道。

听他这么说,段钦只得转回公事:“之前奕将军所言不差,当日营啸时,有些虎狼营兵士趁乱脱逃,半数返回赵郡,还有些去了邺城。这次折损,实数当不超过一千一百。可惜尸身军牌都未留下,暂时无法准确清点。”

军牌是梁府一系兵士的身份明证。若是阵亡无法收尸,可收回军牌立衣冠冢。然而这次一路都凶险无比,大部分人的军牌未曾拿回。

梁峰轻叹一声:“等到邺城那些兵士返回,再次点算一遍人数。所有确认阵亡的将士,名讳都要记在军志之上。另外,虎狼营提军号,参战兵将晋升三阶,军田翻倍,遗属全由刺史府赡养。无嗣者可过继子嗣,有嗣者直接入崇文馆进学。”

这封赏,乃是最高待遇。不过这些人,有些比段钦投来的还早,都是嫡系中的嫡系。如此大的损耗,哪能不郑重待之。

段钦点了点头,又道:“还有奕将军。毕竟有官职在身,是否……”

他的话还没说完,梁峰就摆了摆手:“奕延伤势太重,冀州统兵之人换成张和吧。此次还要等天子旨意,说不定州内诸官要有大动。等回了晋阳,再细细安排。”

这是应有之义。若是拿下冀州,就要安排一整套官吏进行接管。这可是个大工程,哪是三两句就能定下的?

不过段钦想说的,并不是这个。犹豫片刻,他终于还是俯首:“下官这便去安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