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章 隐形驸马(1 / 2)

大明王侯 贼眉鼠眼 3953 字 20天前

皇宫武英殿内。

时已暮春,暖阁中的炭火早已撤去。阳光透进朱红色的窗棂,洒在阁内三尺见方的龙案上。

朱元璋穿着一身明黄便服,腿上搭了一条薄薄的毛毯,他的头仰靠在椅背上,刚刚批复完奏本的他,此刻神色显得非常疲惫。

开春以后,他便感觉身子一天不如一天,这残破的身躯如同风中的残烛一般摇曳不定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风吹灭。

一个孤独的老人,静静的坐在屋子里,默默的倒数着死亡临近的曰子,这种感觉除了他自己,谁能体会得到其中的辛酸苦涩?

这些曰子,每当他一闭眼,他的一生便如画卷一般缓缓回放,他想起那个遍地饿殍,赤地横尸的大灾之年,他想起家中长辈和哥哥们相继饿死,为了活命,他不得不出外当和尚,当乞丐,当反贼,他想起了这辈子被他打败过的敌人,陈友谅,张士诚,王保保……他更想起了这辈子畅快淋漓杀过的大臣名将,胡惟庸,宋濂,傅友德,蓝玉……敌人都已不在人世,战友也都已不在人世,世间敢称英雄者,唯他朱元璋耳。

如今英雄迟暮,鬓发斑白,一个人的权力再大,地位再尊,终究逃不过岁月淘沙,逃不过生老病死。

很快,他也许便要下去见那些曾经敌人和战友了。

朱元璋这辈子做过很多不该做的事,杀过很多不该杀人,是非对错,后人自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,他并不在乎。

他担心的是,这朱明江山暗里危机四伏,他那单纯年幼的孙儿,能否真正继承这座江山,能否打造出一个光耀千古的大明盛世?

未来太不可测了,贵为皇帝者,亦无法预料未来会怎样。

近曰来朱元璋不停的问自己,我还能为允炆做些什么?还有什么人是我不放心,势必诛之以绝后患的?

想来想去,一个魁梧高大的身影总在眼前浮现。

朱棣,他的四皇子,那个表面恭顺至极,背地里却野心勃勃的燕王。

朱元璋眼中迅速掠过一道凌厉的杀机,随即又消逝不见。

如果他是外臣,那么现在他早已死了千遍万遍,可惜,为何他偏偏是自己的儿子,而且是诸皇子中最出色,最有能力,在民间享有最高威望的儿子!

虎毒尚不食子,年已老迈的朱元璋又怎忍心向自己的亲儿子下毒手?外人眼中的朱元璋是残酷的,嗜杀的,冷血的,可朱元璋扪心自问,自己在皇子眼中却实实在在是个好父亲,好祖父,他做了那么多恶事,杀了那么多不该杀的人,目的不就是为了巩固朱家的江山吗?若他为了朱家的江山而弑子,这么多年来所做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?

可是……朕该拿这个棣儿怎么办呢?

朱元璋轻轻揉着额头,陷入了苦思。

门外轻细的脚步声走进,接着,一双温暖稳定的手按住了他的额头,为他轻轻揉按起来。

朱元璋仍闭着眼,脸上却露出和蔼欣慰的笑容。

“允炆,这些皇子皇孙里,就数你最有孝心,懂得体谅朕的辛苦,在朕的面前尽孝心。”

朱允炆站在朱元璋身后,淡淡的笑:“皇祖父,您可想差了,有孝心可不止孙儿一个,那些皇叔皇兄皇弟们也都想在您膝前尽孝呢,可您呀,老板着一张脸,吓死人了,他们是不敢靠近您,不是不愿尽孝。”

朱元璋哼了哼,不满道:“朕为他们做了这么多,到头来他们还如此怕朕,朕呕心沥血艹劳一辈子,为谁辛苦为谁忙?”

朱允炆失笑道:“他们怕您,是因为敬您,皇祖父您这火儿可发得没道理。”

朱元璋哈哈大笑,笑声恢复了几分当年跃马扬鞭的豪迈之态。

目光满含欣慰的瞧着朱允炆,朱元璋心头涌起一阵感慨。

很多时候,他将这个最疼爱的孙儿当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,无论是为人处世的道理,还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,他都恨不得一股脑儿的全塞给朱允炆,只有朱允炆继承了他的一切,他才能感到自己就算肉体寂灭,灵魂亦会不朽。

“孙儿啊,萧凡遇刺一案,他处置得如何了?”

朱允炆闻言顿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,想想在萧凡手中连连吃瘪的四皇叔和道衍和尚,他就觉得特别解气。

“皇祖父,萧凡遇刺一案,他已处置完了。”

“哦?他是怎么处置的?”

“他……他向四皇叔勒索了三四千两银子,后来……后来又偷了四皇叔别院的一尊玉佛,然后又以八千两的高价将玉佛卖给了四皇叔身边的幕僚……”朱允炆使劲憋着笑道。

朱元璋脸色顿时变得很古怪:“他……居然勒索燕王?前后加起来一万多两银子?”

“是呀。”朱允炆忍不住笑出了声。

朱元璋慨叹:“想不到……一件遇刺的案子落在他手里,竟然成了他发家致富的工具,这人实在是……实在是……”

朱元璋沉吟了许久,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言辞来评价萧凡,不由面带苦笑的摇摇头。

想了想,朱元璋终于叹了口气,道:“这样也好,萧凡算是领悟了朕的意思,被刺一案,就此揭过吧,无业无果,不增不减,平衡才是正道。”

朱允炆神色有些不自在的道:“皇祖父,孙儿觉得……觉得……”

朱元璋不喜不怒道:“你是不是觉得,刺杀一案如此轻易的揭过,这个结果对萧凡未免有些不公?”

“孙儿确实是这么想的,皇祖父,这可是在天子脚下公然刺杀朝廷命官啊,如此胆大妄为之举,难道就这么轻拿轻放算了?”朱允炆觉得自己应该为萧凡鸣不平。

朱元璋神色颇有些冷漠的道:“不然能怎样?明正典刑的严惩凶手?你要朕为了区区一个外臣,而向自己的儿子下手吗?”

朱允炆一窒,垂头默然不语。

朱元璋喟叹道:“孙儿啊,你生在帝王家,该有皇族天家的觉悟才是,萧凡是你的好友,你欲为他鸣不平,这说明你待人真诚义气,这是好的,可是你不能为了真诚义气而不顾大局,甚至纵枉大臣,萧凡将来是你的臣子,帝王对待臣子,一则示之以威,二则施之以恩,恩威并济之下,臣子才会对帝王怀有畏惧之心,才会为你死心塌地的效忠,你现在这般骄纵萧凡,不怕他将来成为朝堂上一手遮天的权臣么?”

一番不轻不重的话,说得朱允炆冷汗潸潸,俊脸霎时变红了。

暖阁内,祖孙二人沉默良久。

“皇祖父说的,孙儿明白了。可……可四皇叔他确实……确实……”

朱元璋淡淡的道:“确实有不臣之心,对吧?”

“对。”

朱元璋长叹了口气,道:“最近朕也一直在思考这个事情,朕……该拿燕王怎么办呢?杀之不忍,纵之成患,朕如今也为难呀!”

朱允炆鼓起勇气道:“皇祖父,这件事情终究要解决的,晚决不如早决,迟则有变呀。”

朱元璋点点头,道:“不错,是该早点解决,近曰诸王已陆续向朕辞行,回封地就藩了,惟独棣儿的辞行奏本朕没有批复,在朕没有想到一个稳妥的办法以前,棣儿……还是让他在京师待着吧,朕现在担心的是,北平无藩王戍守,灭除北元的大业该交由何人接手?不可否认,棣儿戍守北平多年,实乃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……”

朱允炆想了想,道:“长兴侯耿炳文奉旨平定西北寇乱,不是已经班师回京了吗?皇祖父何不让他去北平领军?”

朱元璋摇头失笑道:“耿炳文?不不,他不行。”

“为何不行?”

朱元璋神色有些怔忪道:“孙儿啊,你可知那么多追随朕的开国猛将元勋,这些年来被朕杀的杀,赐死的赐死,为何朕却偏偏留下了耿炳文一命,不但没动他,反而放心的让他领军?”

“孙儿愚钝,委实不知。”

朱元璋似苦涩又似无奈的叹道:“朕不杀耿炳文,其奥秘便在耿炳文的爵号之中……”

“长兴侯?”

“对,长兴,朕当年与陈友谅,张士诚争夺江山,征伐四方,命耿炳文驻守长兴城,抵御张士诚的进攻,耿炳文不负朕之期望,一守便是十年,长兴城在他的防御下固若金汤,纹丝不动,极大的牵制了张士诚的兵力,给朕争取了时间和战机,朕能夺下这座江山,耿炳文驻守长兴,功不可没……”

“如此说来,皇祖父封他为长兴侯,却是实至名归了。”

朱元璋意味深长的道:“朕开国三十年,麾下曾经猛将如云,比耿炳文强的将领多不胜数,那些有本事有能力的将领被朕寻了由头杀得干干净净,惟独却留下了耿炳文一命,说到底,也是耿炳文他救了自己一命,孙儿啊,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?”

朱允炆想了想,似有所悟:“因为耿炳文的长处在于防守,并不在进攻,擅长进攻的将领对我大明的江山社稷是有威胁的,万一他们有异心,攻城掠地将战无不胜,必成大患,而擅长防守的将领则不怕他有异心,他再强大,所守无非一城一池之地,所患不大。”

朱元璋点头笑道:“不错,看来你已懂了朕的用意,耿炳文可用,但他只能用来防守城池,不能用来进攻敌人,扫除北元之事,靠耿炳文是绝对不行的,他没那本事。”

“那……怎么办呢?”朱允炆烦恼道。

朱元璋叹息道:“暂时先把燕王留在京师吧,朕慢慢想一个稳妥的法子解决藩王之策的弊端……”

祖孙交谈良久,朱允炆便起身告退。

临出门的时候,朱元璋忽然叫住了他。

“长兴侯耿炳文既已班师,他的儿子耿璿随军出征,想必也回来了吧?”

“这个……应该是吧……”朱允炆心头忽然提起老高。

朱元璋拿起龙案上的书,开始翻看起来,神色不变的道:“你皇姐江都郡主与耿璿的婚事不宜再拖了,命钦天监官员找个好曰子,把婚事办了吧。一切按皇家嫁女的规格来,把你皇姐风风光光的嫁出去。”

朱允炆额头流汗,迟疑道:“这个……皇祖父,是不是再等等?也许……也许皇姐还没做好准备嫁人呢……”